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三部门: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

云栖网 2022-04-26 09:02 来源:飞象网

云栖网: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其中明确了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

三部门: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

今年底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

据了解,《工作安排》明确了2022年工作目标: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IPv6网络性能指标与IPv4相当,部分指标优于IPv4。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云平台和域名解析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深度支持IPv6服务。新出厂家庭无线路由器全面支持IPv6,并默认开启IPv6地址分配功能。“IPv6+”技术生态体系更加完善,行业融合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5%,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7,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三大运营商的骨干网、LTE移动网和数据中心设备已全部支持IPv6,国内95%的内容分发网络(CDN)节点支持IPv6。在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网站、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央企业网站、双一流大学网站中,主页IPv6可访问的网站数占比分别为96%、100%、82%和8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互联网应用全部可以通过IPv6访问。

此前,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其公开发表文章中层提到,我国IPv6规模部署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在IPv6流量占比方面,截至2021年12月,在LTE核心网中IPv6流量占全国LTE网的35.15%,鉴于LTE终端已具有IPv6能力,后续还需深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IPv6改造,提升LTE网络IPv6流量占比。在城域网中则差距较大,IPv6总流量占全网总流量的比重仅为9.38%,主要是因为家庭网关的升级改造没有跟上。国际出入口流入流量远远高于流出流量,反映出目前我国国内IPv6内容源依然较少,更多的IPv6资源来自国外,后续需要大力发展IPv6应用服务,改变流量倒挂的局面。”

再今年3月份,中央网信办等12部门就联合印发通知确认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名单,名单中共22个综合试点城市和96个试点项目。其中96个试点项目围绕“IPv6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IPv6单栈部署应用”、“ IPv6与5G建设应用同步实施”等7个方向。

十大重点任务

另外,《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网络承载能力。包括持续优化IPv6网络性能、深化IPv6网络互联互通、探索推动IPv6单栈和SRv6技术现网部署、加快广电网络IPv6升级改造、提升互联网电视IPTV)业务端到端IPv6支持能力、提升教研网(CERNET2)网络性能和承载能力。

二是提升终端支持能力。包括提升家庭网络终端IPv6支持能力、完善智慧家庭IPv6产业生态、深入推进物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三是优化应用设施性能。包括加强云平台IPv6推广应用、提升内容分发网络IPv6流量占比、强化数据中心和域名解析系统IPv6支持能力、开展IPv6端到端贯通质量测试验证。

四是拓展行业融合应用。包括深化中央企业行业系统IPv6改造、提升金融机构IPv6支持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升级改造、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IPv6升级改造、深化社会信息化IPv6改造、推进交通数字化设施IPv6应用、深化水利行业IPv6部署应用、加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化IPv6改造力度、推动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终端支持IPv6、开展电力企业统一互联网出口IPv6改造升级、推动IPv6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应用。

五是加快政务应用改造。包括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IPv6支持能力、拓展政府网站和政务类移动客户端IPv6改造广度和深度。

六是深化商业应用部署。包括推进大型商业应用IPv6放量引流、深入开展商业应用IPv6支持度测评通报、强化应用分发平台和电信业务IPv6入口管理。

七是强化创新生态建设。包括完善“IPv6+”技术产业生态体系、深化IPv6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融合发展、加强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研究。

八是推动标准规范制定。包括统筹推进IPv6标准制定与实施、实施智能家电领域IPv6支持度认证工作、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

九是强化安全保障。包括加快IPv6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IPv6网络安全防护和监测预警能力、加强IPv6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十是加强统筹协调。包括充分发挥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强IPv6地址规划、扎实开展IPv6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试点实施工作、加大IPv6网上宣传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