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乡村振兴,教育当戮力而为

云栖网 2021-03-10 10:34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云栖网:2021年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此前已经摘下。

机构更迭背后,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让脱贫人口“站起来”,而且要扶他们“走得远”。如何发挥教育力量?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教育薄弱环节,乡村必须补上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有一所“彩虹学校”。一般观众想不到的是,电影里流光溢彩的“彩虹学校”,取景地居然是一所农村学校。

这所学校就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说,因为这所学校的存在,原来说什么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家长,又把孩子送回到村里,在外打工的人也回到了村子。

青壮年劳力持续流出,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要留住这些人,先留住他们的孩子。”在韩平看来,办好一所农村学校,就是在乡村振兴中扎下一个“稳定器”。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认为,“一个乡村建设一所高质量小学”,是保证乡村人口规模基本稳定的重要条件,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

振兴乡村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抓手有哪些?

去年,安徽省面向800万名中小学师生共享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取得的成效让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大为振奋:“实践充分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支撑乡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作用。”李和平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考虑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利用好空中课堂、师资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城区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

韩平则注意到,一些乡村学校缺少“土”味。

“很多农村学校在对标城市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农村学校应该有的‘乡土味’。”在韩平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要义是“从过去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向城市与乡村并重、城市与乡村真正平等的战略转变”。韩平认为,乡村教育应该定位于“在乡村”“为乡村”“融乡村”“领乡村”。

教育来助力,“飞鸽”变“永久”

70多年前,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还是一片盐碱滩,田地有苗无收成,村民靠甜苣、柳芽、芦苇草果腹。改革开放后,村里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一口气办了20多家企业,开启了全村人的创业之旅。

经过几代人治碱种田、兴企办厂、转企兴旅,贾家庄坚守集体主义,共同富裕,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在贾家庄村当过43年书记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邢利民说:“乡村发展要产业先行,慎选并深耕。”在他看来,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人才能留下来。

数据显示,2020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共承办建议提案405件,内容排名第一的就是加大产业就业支持。

另一方面,“谁来当农民”的追问也不绝于耳。基层戏称一批留不住、用不好的乡村人才是“飞鸽牌”而非“永久牌”。据某经济发达省份统计,每年农村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回到农村服务的占比不足毕业生的10%。

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看来,弱势的农业产业、落后的农村经济社会现实与“跳农门”观念,直接制约了涉农职业教育的招生以及人才服务乡村的意愿。

朱晓进认为,满足农村青年成长发展和回乡就业创业的需要,职业教育要首先发力。他发现,当前职业教育中“3+3”“3+4”的招生制度对农村青年有较大吸引力。朱晓进建议,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部分省内高校增设涉农涉乡专业,主动对接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求,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同时,要科学布局涉农高职、中专院校。根据不同区域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现实及特色,统筹布局相关院校,在农业功能区集中的重点县(市)应至少设立一所农业职业院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建议,高校要通过知识下乡、共建乡村学校等方式,建立起多渠道、订单式、系统化的脱贫摘帽地区在地人才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批现代农业创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电商能手、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脱贫攻坚紧缺人才,建好建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要继续鼓励高校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到脱贫摘帽地区开展志愿服务。

土专家、田秀才,要把双脚插进泥土里

谈到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讲起自己学校流传的一个顺口溜:“一根科技竹,两颗富民果,三张美丽图,百名科技特派员。”

“一根科技竹”就是学校在四川省珙县创办了竹产业研究院,指导服务一方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两颗富民果”是指从事山核桃和香榧科技研发的教师让农民依靠特色品牌致富;“三张美丽图”是指从事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的教师帮助农民绘就“秀上图”“丽水图”和“美居图”;“百名科技特派员”是指学校长年累月有百名左右的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不能搞权宜之计,而是要立足长远。”沈满洪认为,高校要面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学科专业的优化布局。高校尤其是农林类高校要瞄准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等未来方向做好学科专业的改造或调整。

实际上,在科技推广和帮扶方面,各地已经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农业大学师生深入太行山区,把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太行山道路”由此开启。

张政文建议,要把推进科技推广与脱贫摘帽地区科技帮扶深度融合。健全完善、示范推广“太行山道路”“曲周模式”等科技服务好模式,“专家大院”“科技大篷车”等农技推广新做法,将高校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与科技优势转化为脱贫摘帽地区巩固成果、推进振兴的制胜优势。

不仅要把科技送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沈满洪认为,改革人事制度更为关键。一方面,要通过科技特派员,指导广大乡村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品牌及其造血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人事制度要实施分类管理,对科技特派员的职称晋升、聘岗考核、绩效考核等采取单列方式单独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