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城乡“校联体”改革 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云栖网: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现有人口113万、中小学校209所、在校学生12.3万人,是一个人口大县、教育大县。长期以来,衡南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边远学校地理位置偏、生活条件差,导致教师“派不去、留不住”;学区制管理带来的教育行政化,导致教管分离,脱产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择校潮愈演愈烈,特别是乡村学生向城区学校集聚的趋势日益加剧……
“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的提出,为衡南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深入解决县域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明了方向。2019年,衡南县成为湖南省城乡“校联体”改革和“家校共育”工作双料试点县。为了迎难而上破解县域教育难题,衡南县加快了改革创新步伐,积极探索新时代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新型治理模式。
多点发力构建城乡“校联体”新生态
衡南县的城乡“校联体”改革,是指取消原来的学区制(中心学校)管理,以乡镇(或街道)为单位,以一所初级中学为主校区、区域内其他中小学或者教学点为分校区成立联合学校,将原来的“县教育部门—学区—学校”三级管理转变为“县教育部门—联合学校”两级扁平化教育直管模式,整合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级,强化职责职权,提高管理效能。
改革后的“校联体”即联合学校,采取“1+N”管理模式:1是指一所教育质量较好、规模较大、教育设施设备较先进的初中学校为主校区;N是指联合学校内的其他分校区,校内管理以主校区为主导,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紧密型、一体化模式。主校区作为区域内教学教研教管中心,负责统一调配区域内教育资源,管理“校联体”所辖各校区的人、财、物、事。
衡南县“校联体”改革核心内容为“三三五”工程:搭建组织、信息、共育“三个平台”。组织平台即精简机构、减少职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信息平台即加强网络校联体建设,通过平台共建、数据共用,实现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育平台为加强“知心屋”“家长学校”等硬件设施建设,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家长委员会”等工作机构,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坚持投入保障、人才配备、待遇落实“三个优先”。对教育经费做到应保尽保、逐年稳步递增,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比例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确保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出台《衡南县教育系统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实施办法》,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分类给予购房补贴,大力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落实职称评定优先乡村教师政策,全县职称评定指标90%向乡村学校倾斜,出台尊师重教“衡南十条”,进一步保障教师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实现登台授课、教师调配、财务管理、教学教研、学校建设“五个统一”。联合学校党组织、校委会不设专职管理人员,所有管理人员统一登台授课,实行教管一体化;乡镇“校联体”内所有教师统一编制到联合学校,联合学校根据辖区内生源变化、师资特点统一交流调配;工作经费预算到联合学校,全面推行财务报账制,严控学校擅自举债负债;教学教研向教学点延伸,以“校联体”为单元统一编制教学计划,定期组织集体备课,集中进行教学教研;根据衡南县教育布局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全县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
多管齐下破解教育资源配置老难题
衡南县围绕“校联体”建设的系列改革举措,就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有特色”。
“均衡有特色”的前提是“优质”,为了保证优质教师资源“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城乡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差距缩小、同步改善,衡南县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向发力。
构建稳定的走教支教、岗位轮换制度,对走教支教教师给予足额的津贴补贴,有效激发了优秀中青年教师走教支教的积极性,真正让走教支教成为联合学校改善薄弱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城区和县城郊区学校共派遣289名中青年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2020年下学期,全县各乡镇联合学校参与走教的音体美等教师达33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边远学校音体美教师派不进、音体美课开不齐的问题,保证了全县所有学校音体美课程开齐开足开好,不仅县城中小学实现了学生“人人有体艺课程,个个有爱好特长”,偏远农村学校也不例外。
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形式,极大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据了解,2019年衡南县财政投资2.8亿元重点改建乡村薄弱学校,2020年重点投入1亿元新建和改善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了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衡南县还制定了《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五年建设规划》,计划5年内完成全县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两类”学校建设,届时将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农村孩子“上好学”的问题。
“优质”的目标是“均衡有特色”。为了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均衡有特色地配置,衡南县从“线下”和“线上”两个角度切入。
改革前,衡南县共有26个学区(中心校),有235名专职脱产管理人员;而每年需额外聘请代课教师和返聘退休教师250名左右。2019年“校联体”改革前,全县有独立法人中小学校95个,改革中核销中小学校法人72个,核销比例达75.8%;改革还实现了由管教分离到管教一体化,分流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302名,加之推行校班子成员统一登台授课,专职脱产管理人员实现清零,教育去行政化效果明显。由于大量专职脱产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加之对县内教师实行县管校聘,消除了教师县域范围内流动藩蓠,促进了“校联体”之间、不同校区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衡南县于2020年下学期成功实现全县代课教师清零。
投入5000万元全面启动网络“校联体”建设,县域“大数据管控中心”“清泉智慧教育云平台”“云视频会议室”“班班通”等均已建成,现代化教学管理覆盖209所学校,数字网络覆盖全县1994个班级,教学应用覆盖7000余名教师,学习运用覆盖12.3万名学生,实现了全县教育教学管理“一张网”,优质教研教改成果可以在网上统一发布,优秀教师公开课可以在网上统一分享,并通过接入国家教育资源远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国家优质数字教学资源随时共享,极大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多措并举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衡南县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同步做好教育经费的统筹调配和高效使用。改革后县教育部门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财务报账制;教育经费直接下拨到联合学校,联合学校到县教育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报账,联合学校中各分校区到联合学校报账,联合学校负责将年度教育经费及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和分配。这样一方面配强了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好优质教育资源作用,确保效益优化;另一方面可以集中项目和资金,改善薄弱学校条件,形成强弱捆绑、融合发展的办学模式,走共同发展之路;再者,也彻底堵上了学校“乱收费”“擅自举债”的风险漏洞。2019年,各联合学校集中财力重点改善薄弱教学点(分校区)设施设备,众多边远山区学校也拥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衡南县对教育经费做到应保尽保,实现了两个确保:确保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确保每年度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2019年,衡南全县教师平均工资待遇为10.59万元,高于全县公务员平均工资待遇1万元以上;2019年衡南县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幅比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高出约3%。衡南县还出台了引入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政策,通过给编制、给待遇,甚至给住房补贴等方式,引入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
衡南县还专门出台了尊师重教“衡南十条”,明确劳动模范、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评选的名额,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必须占有一定比例;将教师住房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通过公租房、老旧小区改造、“教师安居工程”活动等多种形式改善教师住房问题;明确县内二级以上医院、车站、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设立专门窗口为教师服务,县内旅游景点、公共文化体育场馆等免费向教师开放,县属城乡客运公交等教师免费乘坐,以深化对教师的社会服务等。衡南县还加大职称评定向乡村学校倾斜的力度,全县中高级职称指标90%以上安排到乡村学校。2019年,全县共评定中高级职称393人,其中乡村一线教师358人,占比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