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从行业中寻找研究生教育“密码”

云栖网 2020-09-28 08:5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云栖网:郑明波从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入职不到3年,他就进入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高精度水深测量方面技术难题,迅速升任为项目经理。

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培养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高校,目前设有25个硕士点。“我们始终坚持引领研究生瞄准行业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助力培养国家急需卓越人才,为推动行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表示。

拥抱行业,共建课程

“得标准者得天下。是否符合标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进出口和经济利益。国内该行业发展普遍滞后,根本是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尤其是研究生极度稀缺。”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俞晓平说。

学校也面临没有可供参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门课程和教材等难题。答案从哪找?中国计量大学尝试问计行业机构和企业,共建研究生教育课程。

2018年底,俞晓平与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徐大军商谈工作时得知,业内急缺通晓标准样品知识又能够掌握标准样品制备和应用技能人才。然而,这块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还是空白。“学校能否为促进标准样品相关人才培养做点事?”接过行业的这份期待,2019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与中国标准化协会签订标准样品建设合作备忘录,启动标准样品课程共建与教材编写工作。

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20多位行业专家、学者组成教材编写小组,充分研讨和调研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从确定教材框架、定位、内容等到组织撰写,历时一年半,《标准样品概论》终于在近期出版发行,填补了国内外标准样品知识教学领域的空白。

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海芬说,学校融合“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教授”力量,联合编写出版20余部特色教材,开设了“产业计量工程学”“柔性电子技术”“工程基础与创新设计”等一批研究生特色课程。

此外,为拓展、共享研究生教育教学优质资源,自2013年起,中国计量大学还牵头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7所研究生培养院校共同签订了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协议,共建硕士研究生互选课程平台和学分互认机制。

一生多师,进企解题

从进校开始,中国计量大学就为每名研究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校内、行业、创业等两位及以上导师,形成“一生一策”培养计划。学校明确规定,校外导师必须是在相关学科领域行业或企业具备较高学术成就和研发能力的专家或高管,必须与校内导师有紧密校企合作项目。

导师的选择权在研究生。研究生会拿到一张“双选表”,不同学科的导师名字、履历、专长一目了然。完成双选后,第一年以校内导师为主指导学生完成校内课程学习,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课程、完成选题和开题报告。第二年学生进驻企业,由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本人有创业意向的,学校还将为其配备一名富有创业经验的校内或校外导师,指导创业。

该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研一学生贾蒙蒙在学完在校课程后,来到杭州仰仪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企业导师、公司应用工程师胡东芳的项目。双方将其定位为校企合作攻关项目,贾蒙蒙享有充分的参与空间,如果遇到难题,学校还会派出校内导师成立科技协作组,三方合力解题。“项目有效提升了企业销售额和竞争力,研究生在实战中成长很快,毕业后就是行业热抢的‘香饽饽’。”胡东芳说。

除了育人方案,学校还注重育人平台建设。目前,该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联合实验室、科创中心、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分院等,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搭桥铺路,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师资融通,科研合力

张明洲是浙江迪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也是中国计量大学聘任的硕士生导师。“公司主要做农产食品中有害物快速检测产品,与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学学科给研究生开设的‘分子诊断技术’‘生物安全’等课程息息相关。”

经过多年合作,张明洲带领研究生团队在食品有害物快速检测领域成功开发出了150余件产品。因为引入这条“鲇鱼”,学校在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上获得了外力支持,嗅到了市场风向。

与此同时,学校把教师送到企业、机构进行特色培养。该校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包福兵教授团队与浙江温岭泵业合作多年,团队中有7名校内导师、5名企业导师。双方合作研发双吸离心泵产品,性能得到大大提升。浙江飞旋泵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辉彬说,科研团队对温岭泵业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中国计量大学共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135名,其中校内745名、校外390名。“师资融通带来的是校企‘两头甜’,双方在科研上合力,促进了育人质量不断提升。”俞晓平说,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行业科研单位的占毕业生人数一半以上。据最近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计量大学毕业研究生平均薪酬超过浙江省平均薪酬11.23%,位居全省省属高校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