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重组还是定位变化?希伯伦科技宣布更名为宁圣国际
云栖网:近日,美股上市公司希伯伦科技公布了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的结果,宣布任命黄筱赟先生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同时正式对外公布启用“宁圣国际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宁圣国际”)为新的企业名称。
公司改名比产品改名容易得多,因为品牌价值都附着在产品或服务上。于是我们可以屡见不鲜地看到各种公司的更名轶事。而就以往案例而言,公司改名无非就在于这些原因:
企业结构重组。企业重组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以此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典型的案例如Google、Coach。希伯伦科技此次的改名同样意在对整个业务生态内的各个环节进行重组,过去的一年里,其通过业态转型内生和收购,新生的金融科技服务业务占比日渐占据主导位置,传统的高成本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务被陆续剥离。从19年财报中营收扭亏为盈的结果看,其企业结构重组已经是进行时,此次的更名也不过是流程中的一个可以预见的环节而已。
业务定位发生变化。希伯伦科技更名宁圣国际,显然在于其业务定位由传统制造业转向金融科技服务业。类似的改名事件也有很多,它们普遍反应了客观事实变化。苹果公司直到2007年还叫做“苹果电脑”公司(AppleComputers),而此时iPod的斜阳犹在、iPhone的曙光即将破晓,无论怎么看“苹果电脑”都有点名不副实,于是名字里的“电脑”两字被割掉,苹果从市值800亿的“电脑公司”野蛮生长成市值将近1万亿的全球第一大怪。
公司改名会不会影响估值?
答案不言而喻,名字本身就很有意义。别出心裁的改名基本都能在短期内影响估值,多伦股份改为匹凸匹,宝丽来改为神州高铁,湘鄂情改为中科云网,熊猫烟花改为熊猫金控,无不连续打板。而除了A股,美国市场同样有此“传统”,长岛冰茶闹剧很多年前,无论是是1850年代的铁路热、淘金热,还是1910、1920年代的汽车热、航空热,还是1980年代的生技热,还是2000年的互联网热,短期内提升公司估值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名。2001年普度大学出版了一篇论文,研究了互联网泡沫时期(1998年至1999年的14个月间)凡是给自己名字加上“.com”的所有公司,发现平均而言在改名五天内这些公司股票涨了53%、十天内涨了74%。
作为成熟严肃的投资者,我们相信估值应该仅仅看实体面基本面——比如现金流、成长型、风险等因素去决定。但显然欢乐的市场不是这个思路,公司改名大概率会影响估值,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现象或也将会影响希伯伦科技短期的未来走势。但就希伯伦科技针对转型作出的一系列布置和调整,其未来也值得期待。
金融科技既是时下热点,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名或许造就一时的光芒,而唯有真材实料,夯实业态结构,方能成就长久的辉煌。希望更名换姓的宁圣国际能从新起点出发,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