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培养更多站稳中国立场的外语人才

云栖网 2020-06-23 08:40 来源:光明日报

云栖网:当前,中外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日益增多。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接触外来思想文化的前沿,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着更多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与磨砺,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也面临更多挑战,是亟须思考、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当前,中外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日益增多。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接触外来思想文化的前沿,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着更多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与磨砺,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也面临更多挑战,是亟须思考、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培养有国家意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高质量的开放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必须意识到经济全球化与生俱来的异质性与矛盾性,使得经济交流与文化渗透同时带来了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导致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外语教育旨在培养了解世界、沟通中外的人才,在此背景下,其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更具特殊意义,只有坚持培养有国家意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才能服务于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大局。

多年来,我国外语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但外语专业学习的特殊语境容易使得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知偏离,并由此产生价值取向的跑偏。外语专业教育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坚守国家立场和民族文化意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更重视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底色培养

鉴于外语教育环境和条件的特殊性,即更多的文化差异、更多的价值碰撞,其课程思政建设也有着与一般文史哲类专业不同的关注点和思维方法。

一是要加强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底色培养。唯有将本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作为思想意识发展的底色,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之中,才能找到价值塑造的坚实根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发展与传承,深入了解其意义、作用与地位,牢固树立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外语专业学生才能够在未来工作中与世界各国人民平等对话、交流互鉴。

二是要让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坚守中国立场。作为连通中外的桥梁与纽带,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加强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与国外文化进行互动、融合的过程中绝不能忘记“尽管学术无国界,但学者永远有祖国”。青年人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才有成才报国的意志和韧性。

三是要加强“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外语专业学习容易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潮,其中不乏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应特别重视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警惕个人主义的价值渗透和影响,自觉抵制利己主义的侵蚀,塑造国家利益和社会价值优先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格。

四是要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高校外语学生是将外国先进知识技术引入中国为我所用的中坚力量,更是体现中国价值与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需要一大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重视引导学生既要坚守中国价值立场,又要有放眼世界的胸怀,在国际交流中体现中国价值、贡献中国智慧。

课程思政内容要充分结合专业特点

信息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资讯即时共享的便利,为更多元的价值表达提供了渠道,这些都给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增加了挑战。但世界各地信息的共时性流通也带来了认知和交流的便利。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复杂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挖掘思政元素、强化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一是提升外语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青年学生的引路人。高校外语教师应自觉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动将正确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只有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达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二是优化隐性课程的效果。“隐性课程”于外语类教学而言,就是语言的情境、仪式、范例等,对课程思政建设起着润物无声的功效。例如,教师在线上与线下教育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疫情的新词汇及对世界舆情的评论,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并加以点评指导,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加强基础平台课中的中国文化类课程设置。在大文科平台课设置中,增加中国文化类课程的比例,给外语类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学习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助于改变外语专业单向度学习的困境,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四是完善课程思政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外语专业对学生的评价更多注重外语水平,而忽视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的评价。是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能够维护国家利益且能够为中国发声,应该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评价考核的指标之一。

五是拓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课堂之外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把专业教育与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六是推进网络多媒体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外语专业的师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用不同语种、针对不同国别进行文化交流和对话。这既能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又锻炼了他们参与国际思想交流的能力,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纲要》为推进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们通过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政策基础。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高校外语专业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唯有政治思想素养过硬的综合型外语人才,方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中国立场、服务国家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