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策略
云栖网: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络视听机构,生命时报、封面传媒等平面媒体,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二更、李子柒、华夏微影等短视频内容制作机构,都积极布局和发展短视频业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短视频发展的新亮点。国家广电智库将陆续刊发短视频发展的典型案例,今天刊发《新华社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策略》
本文摘编自《中国微电影短视频发展报告(2019)》。作者谢悦,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席编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视听产品迅速崛起,在政务和媒体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知识分享、精准扶贫、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引领着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变革。在此背景下,人民网、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络视听机构,生命时报、封面传媒等平面媒体,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二更、李子柒、华夏微影等短视频内容制作机构,都积极布局和发展短视频业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短视频发展的新亮点。国家广电智库将陆续刊发短视频发展的典型案例,今天刊发《新华社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策略》。
一、新闻短视频的内容选题
新闻的重要性是选题质量的第一决定要素。对于不同媒体来说,重要性“大”与“小”的界定需要根据媒体的自身体量和定位来判定。比如,一个定位为都市报的媒体,对于社会新闻和服务类新闻更为关注;日报的关注点则更偏重于政务类内容;行业类媒体会主要关注各自行业的动向。
新闻的贴近性是赢得话语权的关键。作为普通人,他们希望被看见、被记录、被分享、被认同。作为媒体,表达广大受众之表达,才能扩大影响力、赢得话语权,然后再通过媒体话语权进行议程设置,影响更多的受众。如此便形成良性的传播互动关系。短视频作为有着草根基因的视频表现形式,则更是如此。
视觉性是视频表达的基础。短视频的表达习惯与传统电视节目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现场为主,基本不使用大量无意义的空镜占用时长。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干货”镜头。除了扎实的现场,目前还有部分数据可视化内容短视频呈现。但如果是毫无视频素材,现场平静毫无表现力,那么最好选择其他表达方式。
时效性是资讯短视频内容热度发酵的“酵母”。随着网速越来越快,移动设备拍摄、剪辑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网络播出需要。快速,这个要求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更重要。但在快速之外,“时机”的拿捏对于内容热度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机”可以是议题的设置时机,也可以是长线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样的内容可以形成一个社会“切片”,鲜活而又准确地反映出彼时彼刻新闻事实的面貌。
新鲜性是资讯短视频的活力所在。与报纸、电视、甚至门户网站的传统受众相比,短视频的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度相对更高、更加好奇。因此,新鲜有趣的事件和表达方式就更易被分享传播。例如,2019年8月,新华社现场云发布新闻短视频《看!清华大学这辆自行车‘成精’了!》视频中安装了人工智能芯片的自行车能够“自行”,还能避障和“听”人的指令做出相应的行动。短视频发布后影响巨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纽约时报》等还就此发表文章对中国研制专业人工智能芯片的能力予以肯定。
二、新闻短视频的内容采集
拍客是最广泛的内容来源。拍客一般有机构拍客和个人拍客两种。新闻随时随地发生,拿起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拍摄,目击者或参与者即成为最好的讲述者。目前,主流媒体和商业互联网平台都在积极组建和维护拍客队伍,利用UGC力量扩充短视频产能,提升视频新闻的及时性和丰富性。为了尽最大可能向受众呈现新闻现场,新华社也推出了“现场云”产品。这是为机构拍客和媒体提供的报道利器。对于个人拍客,新华社也开始尝试招募和运营。
媒体聚合是大量优质内容的来源。从2017年开始,一批正在转型的传统媒体逐渐以“联盟”的形式互相合作,从内容产出和发布两个方面进行聚合式生产。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传统电视媒体间的合作——素材平台共享,互通有无。但其中涉及的版权、运营等问题又更复杂,因此这种“联盟”结构相对松散。目前很多媒体正在借助新华社的平台资源优势,通过现场云上载发布原创内容。
记者仍是新闻短视频采集的核心力量。媒体记者深入一线采集现场素材,新闻敏感性强、突破能力强、内容制作能力强,他们了解媒体内容定位和风格。对于短视频素材的采集,新华社记者的内容更倾向于深度和高度,这部分内容成本最高,需要前后方合作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打磨,位于内容金字塔顶端。
三、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编辑
选题好还不够,还要标题好、表达好。媒体人先要放低身段,作为讲故事的人,可以先想想自己的标题能否吸引人,如果自己是听故事的人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态,会关注哪些细节。同时要代替受众去感受,增强代入感。
竖屏内容更受欢迎。据统计,有半数短视频受众都比较看好竖屏的视频表达形式。传统的横屏视频画面内信息量大,比较适合大场景大空间,而竖屏能够集中受众注意力,重点展示狭窄空间或少移动主体的信息。
要为受众节省时间。这是一个碎片化传播的时代,如今的受众,对于三分钟以下时长的视频接受度更高。空镜是传统电视新闻表达的必备品。但在新闻短视频的表达中,现场优先,真实场景才是受众最想看到和分享的。
尊重个人隐私,对现场的人们少打扰。除了在内容上不影响、不伤害相关人员,还要注意新闻现场的车牌是否打码、个人信息是否露出;对儿童、受害群众、犯罪嫌疑人等脸部进行遮挡;保护执法者个人信息遮挡记录仪相关信息位置等。
注重表达的细节,为受众全面考虑。比如在设计短视频包装的时候,要考虑到手机收看屏幕小,视频中的字幕能否被清楚看到;画面展示更快速有效,将核心现场、最有吸引力的画面放在最前面,之后再娓娓道来;对于一些现场细节,除了单一的展示,还需帮助受众突出重点内容;现场声音的地位高于音乐渲染,并对现场同期加字幕辅助观看,毕竟如今很多受众的观看场景可能在不便打开声音或者听不清声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