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让孩子玩抖音了
云栖网:“南抖音、北快手”这句话在二者火起来的2017年夏天便开始广为流传,它原本所表达的意思实则是两个平台在内容类型、核心用户及内容生产者方面所呈现出的“南北差异”。那时,快手无论是体量还是日活数据都是抖音的近30倍,那时,玩抖音的还理直气壮的瞧不起玩快手的。
然而时至今日,“南抖音、北快手”这句话也扩充为“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两泰斗”,知乎上与此相关的话题也开始兴起,不少网友也在其他抖音相关的话题下开始运用这句话进行调侃,彼时不肯与“土味”快手成为一丘之貉的抖音,如今也因平台上的低俗乱象问题,成为了知乎“高知”们的笑料,看来,现在抖音的低俗内容平台之名已经获得了人们的公认。
抖音沦落至此地步,本就是抖音做出为营利而放弃价值观选择的必然结果。随着抖音用户体量的扩大,抖音从一开始的精致路线转向了低俗路线,抖音上呈现的各色内容,也日渐从小众有趣而变得无聊透顶甚至是不堪入目。尤其是当下抖音青少年用户所占份额逐渐扩大,首当其冲受到抖音不良内容伤害的便是这群尚在成长中的孩童,从这个层面来说,抖音正在潜移默化地摧毁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
抖音的侵蚀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偷走时间。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凡是玩抖音朋友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可以2个小时几乎不动弹地捧着手机对着屏幕傻笑,这是因为抖音根据算法的计算,能够成百上千的给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短视频,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不留神耗费几小时自然是常有之事。
成年人尚且不能抵抗抖音带来的持续快感,更不用说本就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了。5月,人民日报曾发布一组来自于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调查所得的数据,其内容关于学生沉迷网络等问题,数据所呈现的结果,着实让人惊讶,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这意味着,每五个孩子中便有一个已经深陷于抖音等短视频的泥沼中,该沉迷比例已经超过了网络游戏。抖音对青少年养成良好时间支配习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由此便可见一斑。
第二,扭曲价值观。
以大眼、尖脸、高鼻梁的整容脸为美,以晒豪宅、豪车、豪华旅行为荣,以骂脏话、早恋、混社会为个性,这就是抖音上向青少年所传递的价值观。
例如,在抖音上以一段地下车库“社会摇”而瞬间爆红的网红“温婉”,从一个17岁混夜店、频繁换男友的“小太妹”摇身一变成人人追捧的“女神”,引得无数少男倾心、无数少女效仿。
这些所谓的网红不断地鼓吹着青少年注重外表、金钱等外在条件,而忽视真正内在学识修养的培育,使得不少青少年深受其荼毒,甚至将成为主播、网红当做了自己最大的职业理想,先前一组关于“95后最向往的职业”数据图表便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改变自我认知。
抖音上的内容除了有能让人沉迷于浏览观看的磁力,更可怕的是它调动用户参与模仿的力量,而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少年总是在模仿中形成与其年龄不符的认知。
众所周知,抖音上纷繁复杂的内容对于青少年而言都过于成熟和浮躁,不少孩子模仿着抖音上的网红,小小年纪便开始了化妆、纹身、展露自己的身体、,俨然一副社会人模样,明明顶着稚嫩的脸庞,却难以从中看出青春的朝气,这实则是对青少年心智的很大伤害。
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抖音,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的头等担忧。去年儿童节当日,一位母亲在自己的朋友圈贴上了凤凰网视频所发布“抖音现极 品恋童癖,逼10岁女生发生关系”的微博截图,并义正言辞地表达对抖音的厌恶之情,希望通过自身的呼吁,号召更多的家长一同发起对抖音的抵制。其实,像这位母亲一般深感担忧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总是能够见到家长们因为抖音而无奈又气愤的言论。
然而,长久以来,无论是网络舆论对于抖音的批判还是监管部门一次又一次的监管惩处,仿佛都只是隔靴搔痒,未能真正从根源上杜绝抖音对青少年成长的侵害,即使抖音为配合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的举措,上线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也只是做给外界看的表面功夫,不但未能起到约束效果,反倒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斗智斗勇”更加复杂和困难。也许对于家长和社会而言,只有抖音不复存在,才可放下这颗始终为孩子成长而担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