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智库|《延禧攻略》启示录:“你要乖”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毒药
云栖网:最近大热的清宫励志剧《延禧攻略》,女主魏璎珞开挂般的人设一次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她天生脾气暴不好惹,有仇必报、绝不手软。在面对被子被泼水这种观众本以为她会选择隐忍的小事时,她二话不说提水就倒,典型的“你让我受到不公平待遇那我就让你加倍偿还”。后来的剧情也的确没让我们失望,她手撕仇人、不畏强权的举动让大家直呼过瘾。
很显然,魏璎珞不是一个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她不顾父亲、族人的阻拦,身负姐姐的仇恨义无反顾地闯入了紫禁城。如果当初真的听了父亲要懂事的劝告,恐怕也就没有这样活出自己、为姐姐报仇的机会了。
虽然这样的形象在清朝确实有夸大的成分在,但回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却仍然有很多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做一个大人眼中的“乖孩子”。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女孩刘菁晶的一句话让人鼻子一酸。
她走上天台,对台下的爸爸说:
爸爸,我知道你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关心我、陪我,我知道是因为我很懂事,你对我很放心。但是,我很讨厌这种懂事。
我才十三岁,我还是个孩子,希望你多关心关心我。
女孩的最后一句奋力呐喊,是喊给自己爸爸听的,也是喊给天下父母听的。
小时候最常听到爸爸妈妈说的那句,“你要懂事,要听话,不然我就不喜欢你了”。
于是:出门逛街,要忍住对玩具的渴望;看到好吃的零食,要忍住快流下的口水;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必须谦让大度。
这些都被自己一次次的“忍住”压抑心底,成了再也没有实现的奢望,所谓懂事的背后,是孩子们努力克制内心欲望的心酸。
长此以往的后果是什么呢?
这些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擅长从一些细枝末节分析大人的情绪。在合适的时间,永远只做合适的事,压制自己的欲望,顺应大人的想法。
小心翼翼、自卑隐忍、不敢拒绝、更不快乐……
这样被大人们所谓的“懂事“绑架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有的幸运,会被父母及时发现然后逐渐“松绑”,有的则可能直到长大才能慢慢放下,云淡风轻说出自己曾“被懂事”的经历。
前不久马伊琍首次开直播,说出了一件自己最后悔的事,是关于女儿爱马的:尽管女儿聪明优秀,去年底还在重大体育舞蹈赛上获奖。可马伊琍却后悔曾经对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使女儿过分“懂事”,虽然成为了人人称赞的乖孩子,却连自己的心里话都不敢表达。
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里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妈妈,一些孩子扮演宝宝,可是有的孩子总是要当妈妈,逼着爱马当宝宝,其实爱马也想试试当妈妈,可是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后来马伊琍告诉女儿“你完全可以拒绝”时,爱马仍然说“我不敢”。
马伊琍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过于“懂事”的爱马,已经“懂事”到连“不”都不敢表达。不仅如此,马伊琍发现女儿在外人眼里:特别听话,特别好管,可是她内心非常胆小,而且动不动就认错。只要自己声音大一点,爱马立刻会认错: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她非常痛心,女儿在自己面前竟然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样子,为了让妈妈喜欢她,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内心的想法都不敢说出来,就因为怕妈妈不高兴。
后来为了鼓励爱马,马伊琍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与女儿沟通疏导,总算让爱马说出了内心的那句“我不愿意”。
马伊琍感慨:孩子的“错”只是没有迎合我们的节奏,可是凭什么每个人不能有自己的节奏呢?
《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看《爸爸去哪儿5》第一期节目中,村长要收走玩具时,当其他小朋友都乖乖听话拿出了玩具、零食时,唯有嗯哼抱着他的小汽车玩具不撒手,大哭大闹,拒绝交出。不止是玩具事件,后面嗯哼不愿参加游戏时,杜江也给了他很大的选择空间。
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不懂事”的行为,杜江却欣然接受,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在委屈中变得懂事呢?而且在他们这个年龄,还不能分辨出谦让和委屈,宽容和自责时,太懂事孩子的背后往往是有一些自卑。担心别人不喜欢,担心做错事呀,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脸色,就失去了孩子应该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的。
可以说,杜江这段话说出了无数懂事孩子的心声。
孩子从小就成熟懂事,或多或少都带着疤痕。成熟懂事固然讨人欢喜,但是懂事和成熟的背后是“委屈”和“不快乐”。
很多在这种懂事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会在未来的社会中面临更多的迷茫与纠结:不懂得拒绝、羞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无法正视自己的诉求以及维护这份诉求的权利。
他们往往表面上善解人意,可背后却害怕对方不高兴,哪怕是要委屈自己:小到别人不合理的请求,大到校园欺凌、以及前不久沸沸扬扬的性侵事件,如此种种,都只有勇敢、独立、自信的孩子,才能像蒋方舟、易晓荷那样大胆发声,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作家张悦然在《樱桃之远》中指出: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他们只能伸着冰凉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在还未能分辨谦让与委屈、宽容与自责时,孩子懂事的背后往往是深深的自卑,担心别人不喜欢,所以每天小心翼翼看着大人的脸色,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放肆和任性。
因此,父母不能一味以“懂事”来要求孩子,要尝试给予TA更多的温暖,孩子就是应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好奇了就去探索,喜欢就大胆去争取。让孩子做自己,允许孩子有不听话的空间,让他们在幸福中慢慢成长,而不是成为大人眼中那个懂事的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