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史上最严限秀令”:对网综整体结构失衡的提醒与警示
云栖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已发布两周,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一些自媒体将其解读为“史上最严限秀令”。
我们认为单纯关注对某类型节目的“限制”有违政策制定的初衷,而更应该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对节目的调控与管理,关注到网络视听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关注到网络视听行业在高歌猛进发展中伴随出现的价值失范等端倪,关注到网络视听平台肩负的主体责任。
重视网络视听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视听节目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化、引导的社会功能。截至2017年12月底,29岁以下的中国青少年网民已达到52.9%。对于这些已经习惯在互联网上接受信息、表达观点、交流互动的“90后”“00后”而言,网络视听节目正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通过互联网观看、转发、评论传统影视节目,而且是网络剧、网络综艺等网络原创节目的主力观看群体、是网生节目所倡导价值最大的输入者和追随者。
一组调查显示,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超过半数的孩子想成为主播和网红。如此大比例的年轻人表现出对明星与网红的向往,与整个社会的风气有关,也与目前某些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享乐主义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导向相关。
古语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理直气壮地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产生积极影响。
重视行业结构失衡、部分节目文化失位、价值失范的端倪
近几年,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发展迅速。一方面,部分节目通过垂直领域的精细化运作、多元的视角、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表达及叙述方式、灵活的编播模式等成为高点击率的口碑之作;另一方面,在部分制作播出主体片面追求产品属性和经济效益,以及“以流量定胜负”的竞争氛围下,市场化特征明显的网络原创节目出现产业结构失衡,部分节目文化失位、价值失范的风险。
这次通知中重点提及了“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就是对网络综艺节目整体结构失衡的提醒与警示。
未来,网络原创节目的结构性调整会变得越来越迫切。目前,偶像养成、明星游戏、脱口秀、生活体验、娱乐报道等类型的网络综艺在热门网络综艺中占绝大多数,文化类节目屈指可数;悬疑、仙侠、青春爱情等题材的网络剧仍占较大比例,现实题材的作品相对较少。
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既包括降低视听节目中低端产品的“结构性过剩”,解决优秀产品的“实质性短缺”;也包括微观层面对节目类型、节目主题等的调整与优化,让“寓教于乐”“文化清流”“有意思更有意义”等成为网络原创节目的特色与主流。
网络原创节目的导向性将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倡和鼓励网络视听节目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节目。同时,正确的价值观将成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确保节目长久的生命力。
强化网络视听平台的主体责任
要进一步强调网络视听平台肩负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
近日,央视点名批评部分视频网站存在低俗内容和不良视频。这是对网络视听平台主体责任的再次叩问。网络视听内容,不仅仅是流量工具,更是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产品。
网络视听平台,不能纵容和姑息网络上的违法违规及有害内容,更不能等“点了名”才作为,而应该自觉提高站位,加强自律和自我监管,增强自我作为的能力。提供优质内容,让青少年在享受视听服务的同时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成为青少年享受信息服务的“聚集地”、健康发展的“守护者”。对于网络视听平台而言,这样做从根本上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此前,人民日报也在《网络综艺亟待优化升级》(文/朱传欣)一文中直指网综开始面临结构失衡、文化失位、价值失范风险。
几年来,网络综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芒果TV等视频网站不断加大网络综艺开发力度,网络综艺节目也成为视频平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树立品牌形象的主要利器之一。
今天的网络综艺节目已经摆脱昔日小打小闹与粗制滥造,节目数、点击率、投资额、广告费等指标持续攀升,涌现多档引发全民关注、全网热议的“现象级”节目。网络综艺出现问题,确实会对大众和社会产生巨大不良影响。
全媒体时代下,网络综艺已形成与电视综艺分庭抗礼乃至后来居上之势。相对于传统电视综艺,网络综艺表现出与受众更好的贴近性与连接性。
一方面,网络综艺从用户需求出发,逐渐形成了面向细分市场、深耕垂直领域的“小切口”题材类型,从兴趣、情感、习惯等方面与用户发生连接关系,精准匹配用户偏好并及时回应需求;
另一方面,凭借互联网即时互动的媒介优势,网络综艺将原本闲置在个体身上的经验、知识、技能等“沉睡资本”激活,大量“素人”在节目中亮相发声,传统观众摇身一变成为分享者甚至创造者。
以“95后”“00后”为主的深度网综用户使得求新、求多、求快、求变成为生产者的主要目标,再加上网络综艺与生俱来的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使得以视频网站、制作公司为主的创作生产主体片面追求其产品属性和营利目的。在生产与消费共同作用下,网络综艺产业开始面临结构失衡、文化失位、价值失范的风险。
首先,市场的急剧扩容逼迫各大视频网站常年保持旺盛的节目输出,其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骤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播放量前十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就收割了42%的网综流量,这说明还有大量的制作内容实际上很难进入用户视野,网络综艺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结构失衡的挑战。
其次,细数2017年播放量超过10亿的16档“超级网综”,偶像养成、明星游戏、脱口秀、生活体验、娱乐报道等类型占据绝大多数,文化类节目则屈指可数,像《了不起的匠人》《我们的侣行》《读书人》等文化类网综叫好不叫座,“清流”难成主流。
再次,网络综艺节目长期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在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大网络视听内容引导管理力度的情况下,仍有不少网络综艺节目打“擦边球”,存在低俗、媚俗、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对清朗的网络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当下,网络综艺行业需要立足自身特点与优势,在丰富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自觉承担更多社会文化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网络综艺受众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除娱乐需求外,也希望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获得知识。
某网络综艺辩论受到追捧,很大程度上源于节目在辩题中直面诸如父母养老、幼儿教育、婚恋交友、职业规划等当代青年生活中的“痛点”,引发广大网友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今天,“综艺”的内涵已更加宽泛,网络综艺不仅仅是一种注意力资源,更成为一种“行动力载体”,与文学、电影、剧集、游戏等形态嫁接融合,链接产业内外,打通线上线下。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科技为网络综艺带来新的观看场景、互动方式和审美体验。
年前,一批益智类网综通过直播手段改变了综艺节目的内容逻辑,在用户的即时互动、深度参与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未来,前沿信息科技与内容生产传播的结合也许成为网络综艺节目主要的创新方向。
网络综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追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的多重结合,充分理解和回应“网生代”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产品。
【责任编辑:胥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