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定位造就新电商 海派基因的拼多多正健康发展
云栖网:在中国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同时,有一种从城市和地域角度发出的声音引人深思:在以BAT为领头羊的互联网大咖中,百度是北京的,阿里是杭州的,腾讯是深圳的,而向来作为中国发达城市的上海,却在这场互联网盛宴中缺席了。
互联网细分时代,上海公司再度崛起
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上海从未缺席。在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早期,上海就诞生了盛大这样的行业巨头。以盛大、九城、巨人等为代表的“上海系”公司,一度在游戏行业占据重要地位,而盛大更抛出过要建设“网上迪士尼”的壮志,横跨游戏、文学、音乐等多个行业进行布局。当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以信息、社交和电商为主的竞争时,这种更广维度上的角逐似乎令擅长精细化、垂直化操作的上海公司有点迷茫。
然而,当互联网行业的竞争进入下半场,上海再度带给行业一个又一个惊喜。从专注年轻人社交和视频分享的哔哩哔哩,到被年轻女性热捧的社交兼电商平台小红书,再到许多人天天使用的外卖平台饿了么,这些黏性高、用户体验好、拥有良好盈利模式的互联网公司,都来自上海。而在今天赴美上市的拼多多,更是其中尤其被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家——它与以上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也诞生于上海。
如果结合城市特点和行业特点来分析,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上海或许难以适应;但一旦行业进入需要深耕细分市场,进行更加精细化定位和规范化运作的时候,上海公司就开始崛起。
以拼多多为例。在电商行业“刺刀见红”的时代,它没有出现,而在所有人都以为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电商行业大局已定的时候,拼多多却以一匹黑马的姿态杀了出来。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突破了2.95亿,活跃商家超过100万。可以说,拼多多用不到三年时间,就从一家位于上海的默默无闻的创业企业,变成了中国互联网界的一颗“新星”。
从模式上看,拼多多其实并不是一家简单、纯粹的电商。用官方说法来说,拼多多是“将娱乐与分享的理念融入电商运营中:用户发起邀请,在与朋友、家人、邻居等拼单成功后,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优质商品;同时拼多多也通过拼单了解消费者,通过机器算法进行精准推荐和匹配。”将娱乐社交和电商融合,瞄准追求高性价比人群,这是拼多多所规划的“精准市场”,也是其在3年内能够快速崛起乃至上市的不二法门。
用其创始人黄峥的话来说,“我们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潜力,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的时间上市其实没实质区别。相反,在公众的监督下,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
在整个互联网发展链中,上海从未缺席
审视一个城市的行业发展状况,只是简单地从诞生了几家互联网公司来判断,其实也是不科学的。在全球化时代,如果还只是从一城一地的得失来论英雄,必然显得有点错位。
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BAT等几家互联网巨头都没有诞生在上海,但上海的重要程度却都是他们所不能忽视的。腾讯在上海漕河泾地区有一栋腾讯大厦,百度的上海分公司担负着重要的互联网推广和整合营销服务功能,而阿里巴巴更是将上海作为“新零售”第一城。这里成熟的商业生态、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消费力强大的受众群体,让上海成为这些互联网公司建立示范性业务的理想城市,更成为他们跨出国门的重要门户。
可以说,在整个互联网发展的生态链条中,上海实际上也从未缺席。
而诞生于上海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原生性地带有这种“海派基因”。还是以拼多多为例,其创始人黄峥的履历,带有明显的“海派精英”的特色。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赴美深造后进入谷歌工作,并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从谷歌离开创业之后,黄峥第一时间选择了上海作为大本营。事实证明,拼多多团队的许多骨干,都是被上海这座城市所吸引,而其快速建立起来的供应商体系,也大多得益于上海这座城市所拥有的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的优势。
在日常业务中,拼多多位于上海的公司总部将业务向全国辐射,平台上的商户受益于平台广泛的消费者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实现了大量的订单数,并且获得在线营销、数据分析、建议等增值服务。利用平台巨大业务规模提供的大量数据,拼多多能帮助商户更好地了解和服务消费者,并且更好地预测某些商品的销量。这种对消费者偏好和潜在销量的反馈,可以为商户提供实际需求预测从而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库存管理和更高的运营效率。在这点上,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新一代正将上海的城市优势变成“上海服务”,向全国各地输出。
可以说,在拼多多这样的公司的背后,体现的是整个上海在互联网行业发展中的整体思路。在精确定位目标受众和行业之后,用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不仅符合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也是上海这个城市长久以来在经济发展上的一贯坚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不仅从未缺席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更在以其实际行动,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下半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