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怎样“看涨”
云栖网:为全面掌握贫困乡镇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我们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学校组织相关老师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与分析。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师资力量建设,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等。本次调查选取了地理位置相距较大的几所小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包括了5所小学:中心小学、洪村小学、庄里小学、石湾小学和中黄沟小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其中学生卷250份,教师卷2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64%和99.5%。从反馈结果看,乡镇信息技术教育堪忧。
一是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充分开展。有些学校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有甚者,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以其中一所小学调查数据为例,每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为30课时,上机时间占到总课时的40%,低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标准。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农村中小学经济实力不强,滕州市羊庄镇也是是典型的贫困乡镇,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以我们所在洪村小学为例,学校共有12个班,师生600多人,学校仅有一间无盘站式30台教学机,配置低,开机时间长,对于40多人的班级,无法做到人手一机的基本标准。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三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或课量较重。2012年到2017年,羊庄镇共新进教师84人,但信息技术教师仅有5人,平均每3个学校才有一名专高教师。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让老师们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加信息技术课,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有的则是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安排代其他课,信息技术课成了摆设。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得不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理解,绝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环境差、待遇低、工作重,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之后,我国城乡小学基础设施大范围改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快速的步伐走进了农村校园,为农村小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基石之坚才能建之如固。”自从实施“三通两平台”以来,农村学校实现了信息技术的“班班通、堂堂用”,学校先后安装了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装备,农村小学师生对电子白板设备和资源的应用热清高涨。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把一些抽象的描述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更有利于农村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当下小学生的特点是贪玩、自律能力较差、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时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大有可为。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分辨真假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将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精选教学内容的微课;通过云计算平台使名师的授课覆盖更多受众的慕课;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学生通过这些形式,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是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之一。
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质量。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是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教学资源匮乏,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充分是农村小学教育面对的困境。现代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提升自身水平,利用QQ、微信等,将学习内容互联共享,促进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