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近三年,拥有简历5200+万,斗米如何成为招聘行业的TOP3
本文转自:亿欧阿拉蕾
云栖网:近年来,灵活用工已成大势所趋,迎来爆发式增长。这背后的背景,一是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红利消失,加大了企业招聘难度;二是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行业特性让灵活用工比例增加;三是共享经济兴起,打破了原有的标准化劳动关系体系;四是年轻人就业观念转变,追求更为灵活自由的工作方式。
对于传统招聘行业而言,灵活用工改变了原有的商业逻辑,重塑了行业生态。对于先行者来说,通过在灵活用工领域的不断深耕,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斗米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企业。
2015年11月,斗米从58赶集集团正式拆分独立运营,专注于灵活用工领域。两年多的时间,2017年,在销售人员数量恒定的前提下,斗米主营收入增加五倍;报名量增长三倍,在垂直细分领域保持领先的同时,从用户活跃和报名量等维度看已位列招聘行业第三名。回顾2017年的成绩,斗米创始人赵世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加速成长”,对于未来斗米的战略重点,赵世勇同样做出了规划。
“加速成长”,用口碑建立竞争优势
2017年,中国手机出货量比2016年下跌4%-5%;2017年Q4,下跌14%,流量红利早已被完全消化。随着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创业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质量。众所周知,企业的快速成长与所得流量、服务、口碑息息相关,想要重构行业格局,必须建立差异化体验而非同质化竞争。
在这一点上,斗米的做法是借助良好的用户体验形成口碑,进行传播。服务层面,斗米建立了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在线招聘之外,加入RPO招聘服务、在线众包服务、岗位外包服务等,形成一站式服务闭环;产品层面,通过开发管理工具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同时利用海量、可靠的职位让求职者迅速找到适合的工作,并通过大数据和多重保障机制提升求职者的体验。
截至目前,斗米拥有超过5200万的简历总数。在这5200万份简历中,斗米同步利用技术手段激活简历,对其进行数据补充并建立标签,随后推荐至企业。在积累起C端和B端两边的数据后,用算法进一步提升中间的匹配效率。目前,斗米团队规模近2000人,在27座城市设立公司,覆盖范围达到300多座城市(在当地有合作伙伴提供线下服务)。有大量应用灵活用工服务需求的行业里的头部客户,几乎都有斗米服务的身影。
顺势而上,撬动灵活用工蓝海
C端和B端的供需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其中有一个概念叫求人倍率,是指企业劳动力对招聘岗位的需求数比劳动力的求职人数。赵世勇解释道:“这个值越大,企业越难招人,日本的数值是1.7,中国去年是1.1,说明劳动力市场已经明显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灵活用工成为最佳的解决方案。”
据斗米研究院测算,中国服务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2.5亿,市场规模达12.8万亿。通过研究对比发现,日本在人口结构和发展趋势上与中国与相似,催生出市值超20亿美元的DIP公司,而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是日本的13倍,在法律政策和技术发展、就业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服务业灵活用工规模还将持续扩大,尤其将在服务业中成为被广泛使用的用工模式。
赵世勇坚信,灵活用工是大势所趋。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中国的劳动力价值量逐渐升高,基层的劳动力会愈发稀缺。第二,企业招聘基层员工的成本会增加,人力资本快速上涨,企业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招聘基层员工。第三,各种政策将在未来1-2年内明显推动人力资源行业的透明化、阳光化,届时人力资源服务比拼的将是服务效率和质量。
全面升级,持续优化服务体验
“现在应称劳动力为人力资本,中国的人力资本会持续升值”,赵世勇表示。基于此,斗米进行了战略升级,将“斗米兼职”升级为“斗米”,这意味着斗米不再局限于兼职招聘,而是灵活用工一站式平台;覆盖招聘、人员管理、人员培训、保险保障等灵活用工的全线服务,并为企业提供全程可追溯的一线人员管理系统,强化灵活用工市场信任度。
斗米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对C端和B端进行优化。针对C端,斗米首先提升职位的丰富度。目前,三天之内有50%的用户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五天之内有80%的用户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其次,加强服务的安全性。通过人工+人工智能+机器的手段建立风控体系,通过先行赔付机制优先保障用户利益;另一方面,对用户提供增值延展服务,比如保险、培训、金融等服务。
针对B端,斗米则通过数据提供增值服务,比如由平台生成员工的离职分析报告,以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断改进。
真正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在线招聘的收入占比非常低,斗米定位为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其中的服务更偏向于线下服务。斗米提供一站式闭环服务,从招聘、面试、上岗,甚至到后面的管理、发工资、结算,都能够在平台上实现。
“2018年,斗米最关键的目标是唯大不破,做到在报名量上垂直领域的第一”,赵世勇说道。站在用工模式的最前沿,斗米希望释放每个人的价值,同时把公司打造成为有深度服务能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