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教师培训“画像”
云栖网:移动网络、物联网络、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互联网+”持续发力,教育信息化成为促进教师培训变革的核心力量。
我国教师培训工作成绩斐然,进入新时代,也要应对新挑战。由于教师培训所具有的大规模与常态化特点,人们对于培训品质的期望不断提升,产生了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如何在大规模培训的背景下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实践智慧、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虽然有一些富于创新的培训或管理方法,但往往个性化有余、普遍性不足,专家成本过高,可复制性缺乏,等等。
2018年,教育信息化以高歌猛进的姿态进入2.0时代,在移动网络、物联网络、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下,“互联网+”持续发力,成为促进师训变革的核心力量,有望使师训领域应对来自数量与品质的双重挑战,最大限度地以个性、灵活、精准、优质的样态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培训将呈现六大特征。
尊重教师个性。由于资源、成本、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师训很难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这一问题在日积月累之下可谓“冰冻三尺”,“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恰恰能够助力突破坚冰。首先,移动网络与传统网络的结合,使得学习更为方便、灵活。数字化课程几乎零成本复制与传播,使得在线培训可以不再考虑小班额授课的成本问题。其次,自适应技术的发展,帮助教师提升了选课的自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内嵌了自适应推送规则的培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科、学段、学习轨迹、学习风格与能力现状等,动态调整课程推送内容,为学习者推荐最适合其能力水平且最需要的课程。当前,各省份正在陆续推出选课系统;基于能力自查的“诊断测评”自2015年开始也逐渐应用……这些尝试,说明教师培训已找到了在大规模背景下尊重教师个性的可行方案,更多关注个性化的培训实践将接踵而至。
开放资源生态。为了满足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需要一个非常庞大且良性生长的课程库,并且,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课程库中的课程要具备小模块、低结构、重关联、问题导向、案例支撑等特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创造资源的技术门槛极大降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建设者。除了可以由建课人自行把握的特点外,还要特别强调“学导测一体”。同时,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课程本身可以含纳智能导学与机器测评,支持培训课程的高品质、低成本复制。容纳如此多特点的课程资源库,必须是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开放体系,允许具有专长的教师、企业发布课程、提供培训,并由此获得声誉与利益。只有开放生态,才能盘活整个教师培训体系的动力机制。
追求无缝连接。其表层内涵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平台、数据、场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其中的数据可以流畅地衔接,完成各种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人人、时时、处处连接。深层内涵指教师专业成长与个人终身发展的无缝衔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2025计划,创立“开环大学”,彻底颠覆全球高等教育。该计划创新性地解除了入学年龄的限制,17岁前的天才少年、进入职场的中年以及退休后的老年都可以入学。由此可见,新技术、新思想不断碰撞,人类对于终身学习的想象力与实现方式不断拓展,教师培训自当努力跟进,通过机制变革,帮助教师将广泛学习、终身学习衔接到自己的专业成长之中,使之成为常态化、多元化、终身化的学习模式。
重视数据意识。在传统的教师培训领域,基于经验的判断与决策无处不在,无论是管理与培训都存在着粗放的现象。而技术的发展为“精准”师训创造了可能。传统网络功能只局限于收集在线数据,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信息系统逐渐可以通过传感技术来自动获取自然和实物信息源,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实现对外部物体的直接控制,使数据的采集不再局限于在线情境,还可以对教学场景中的真实数据进行自然采集、过程记录与统整分析。学习分析技术则可通过挖掘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信息,以复杂、多样的分析方式为教育决策与管理呈现精准、可视化的分析结果。这些技术优势为精准培训带来丰富而强大的支撑,同时也将数据意识带入培训管理者和研究者的思维之中,教师培训将向基于数据、基于实境的方向迈进。
教师参与决策。在新技术背景下,大数据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学习者在网络上留下的用户信息、学习轨迹都会成为决策的依据,而如果预设一定的规则和结构,比如让学习者为学习的满意度、学习的难度、案例的丰富性打星级,学习者的学业情绪和疑问被自然收集及分析,那么,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群体智能来迅捷判断课程的质量。如此一来,教师就参与到了课程培训的质量管理中来。我国在这方面已有相关实践,例如某省师训系统就采用了“专家入门评审、学员持续推评”的做法。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关于“大规模教师在线培训的质量分析工具”的研究,具体分析出了影响教师在线培训的21个公共变量,并利用技术支持使这些评价伴随性呈现,从而常态化、系统性地对大规模教师在线培训质量进行形成性分析,以实现精准预测和及时干预。
培训模式创新。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由于长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各地培训模式差异不大,模式创新频度不高。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课程建设、评估认证等领域均有了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在课程开发方面,面对快速更新的培训需求,“敏捷课程设计”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方法论和思维观念将成为缩短课程研发周期、提升课程实用性和内容相关度的有效举措。在非正式学习的认可方面,“微认证”提供了一种以教师“能力本位”为出发点的教师能力评估与认定的创新机制,教师可以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相应能力认证和数字徽章,从而颠覆了传统培训模式,为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供了全新机制。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是一个联通教师、技术、资源、场景、培训者与管理者的生态系统。教师培训研究者、管理者与实践者面临着全新挑战,跨界融合、基于数据、敏捷迭代的研究与实践,将是教师培训迎接挑战的制胜法宝。
(作者:闫寒冰单俊豪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