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百川:重新定义有线电视—有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云栖网:在3月22日举办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国际峰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先生作了题为“重新定义有线电视—有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的精彩演讲。
杜百川先生主要围绕技术变化、业务变化、监管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有线电视的重新定义,进而给出了有线电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思路。
杜百川先生首先提到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总局聂辰席部长针对今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总体部署,强调要加快优化升级,推动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广电高质量发展,要以改革为突破口,以创新为驱动力,以优化升级为着力点。聂部长进一步提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出路所在。一是坚持机制创新,逐步实现管理扁平化、资源集约化,激发动力活力。二是加大节目创新,把创新贯穿节目创作生产播出全过程。三是推动业态创新,加速智慧广电生态建设。积极探索新产品、新功能、新模式、新业态,开拓探索智能家居、超高清智能终端、混合现实娱乐平台等新产品新服务,建设综合性、智慧化、融合型的“泛媒体”。
随后,杜百川先生结合2018年1月25日至26日在瑞士日内瓦ITU总部举办的“有线电视的未来”专题研讨会召开情况,提到有线电视不能再定义为通过专用有线广播网络提供一组线性电视服务的运营商。而应该将视频服务视为所提供综合服务的一部分,综合服务包括视频点播,互联网接入,云存储和应用以及智能电表等物联网服务。而融合是一种概念,描述了传统上各自独特的ICT部门,即电信,媒体(包括广播)和设备(或IT)行业边界逐渐模糊的趋势。因此,如果不考虑更广泛的ICT融合背景,就不可能有有线电视的未来。
关于影响ICT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杜百川先生提到主要受众的年龄段转移,技术、消费习惯的相互影响正在改变媒体如何生产、接入和消费,反过来也在影响着整个社会。其中,全球中产阶级的增长(估计从2009年的18亿到2030年的49亿),对关注生活便利、高级教育、优质内容和点播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新兴国家;千禧一代重要性增加(估计到2025年,1981到1997出生的一代将占全球劳动力的75%),将要求能够提供便利、难忘体验和随时接入内容的技术业务;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到2050年超过60岁的人口将是现在的一倍达到20亿),导致卫生保健、穿戴、娱乐和老年教育业务的需求增加;城市化(到2050年预计世界城市人口将增加25亿)趋势将需要媒体针对人们上下班和紧张工作生活提供专门的设计。
技术变化
关于技术变化及技术发展趋势,杜百川先生介绍到,由于高质量的视频、智能设备(移动和固定)的增加和IoT的崛起,互联网带宽和速度将继续增长。因此,有线电视运营商不仅能要提供高质量视频,还能提供宽带接入及相关业务,必须具备最先进的网络基础。在升级基础网络时,最具有挑战性的业务决策是用光纤还是升级现有基础设施。固有的业务场景将是决策的基础,要考虑不同选项的成本以及什么样的未来服务将需要多大的带宽。业务场景可能随不同的地区市场有很大区别,这取决于目前的基础设施技术状态,人口地理分布,智能设备普及率,以及支付能力/意愿等诸多因素。
目前的光纤网基于标准的G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新一代无源光网络(NGPON2)和10-G比特无源光网络(XGPON)。由于使用不同的光谱范围,可以在同一物理光纤共存。G比特PON包括G-PON(ITU-TG.984.x系列)和1G-EPON(b-IEEE802.3)已在全球范围部署。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7.6亿,比上年增加7166万。光进铜退趋势明显,xDSL比上年减少1265万,总数下降到2622万,占比由5.4%降至3.4%。FTTH/O端口达6.3亿,比上年净增9230万,占比由75.6%上升至82.7%。2017年,宽带城市建设继续推动光纤接入快速普及。1至11月,光纤接入(FTTH/O)用户累计净增6173户,总数达到2.9亿,占宽带用户的比重较2016年底提高7%,达83.6%。
关于下一代网络,杜百川提到,在未来的网络中,有线和无线将使用相同的集成网络协议。未来网络概念提供了一个建立在独立于底层传输技术的通用资源池上的全面网络管理理念。包括以下两个关键网络管理方面:
一是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允许网络功能和组件,如演进分组核心网(EPC),PDN网关(PGW)和策略控制资源功能(PCRF)可在独立于专用硬件的虚拟化环境运行。这些功能和组件可以在基于云的环境中共享通用硬件资源。它将使运营商能够以更快速,更灵活和可扩展的方式部署新的业务和技术,从而降低成本。
二是网络切片,可允许运营商根据所需业务在同一网络基础设施中创建并行网络。使用网络切片,可以在同一物理基础设施上运行这些切片,并可以为每个切片的安全性,QoS,延迟和吞吐量进行网络参数调节。切片原理可用于网络核心组件,天线,基站和消费设备。网络切片的软件升级变得更容易,因为新的软件升级可以在虚拟服务器环境中并行测试,通过获取运行配置快照,不影响运行中的分片。
业务变化
关于业务变化,杜百川先生总结了业务变化三点发展趋势。一是移动优先:随时随地视频;二是多屏趋势,大多数多屏的使用是媒体堆叠,会蚕食收入,真正的媒体啮合仍然很少,而媒体啮合能增加用户忠诚度和收入。杜百川先生进一步解释到,媒体堆叠意味着在同一时间消费不同形式的媒体。理论上,媒体堆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媒体消费,但也可能会互相吃掉营收。媒体啮合则是使用两个或更多媒体形式“同步”完成服务体验。例如,在电视游戏节目中用自己的平板参与;三是媒体融合:OTT和传统观看融合。而OTT的影响在多个国家地区比预期要慢,例如DigitalUK和RTLGermany(2017)研究表明,80%观看直播和录像电视的行为是通过传统渠道完成的。
监管变化
关于监管变化,杜百川先生认为当前对内容和通信业务的监管整体而言是融合的环境、分割的监管。对内容平台的管理包括电视台、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平台、智能电视平台、IPTV平台、网络视音频平台和用户生成内容平台的管理;对业务绑定的监管包括宽带、固定电话、有线电视业务绑定的管理;对内容来源整合的监管包括电视台、有线电视、互联网、购买节目、制作节目和用户生成内容的内容整合管理;对多屏内容的监管包括不同屏幕内容互联和整合的管理;对不同设备内容的管理包括电视棒、各种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和智能手机内容的管理。
杜百川先生还提到了网络中立原则和关于网络中立的争议,并提及监管争端表明除了反竞争行为和减少用户选择的行为,将可得的有限容量如何分配给不同服务也是网络中立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将容量用于自己的视听服务,而阻碍引进其他业务是不可接受的。
关于线性和非线性内容的监管,杜百川先生认为在融合监管环境中,将本地内容需求以技术中性的方式引入线性内容提供商是有意义的。这意味着线性电视服务,不管是通过IPTV,HFC,互联网或移动平台的,都和‘传统广播平台’(如DTTB或卫星)有相同义务。而对于非线性平台情况不同,首先,非线性平台没有容量限制(如非线性平台没有一天多少小时的限制),可以提供不断扩展的整体内容容量。因此,理论上可以要求非线性平台在所有内容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当地内容,但内容提供商每次在扩大其内容库时必须不断调整他们的本地内容的产品数量,保确保他们符合要求。其次,在一个非线性环境中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有更大的控制,很难确保消费者了解到是否有当地内容和什么当地内容。相对于黄金时间给定线性频道当地内容是唯一选项,点播内容库消费者更容易旁路本地内容。
对于社交媒体和用户生成内容的监管,杜百川先生认为内容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划分越来越模糊,用户生成的内容已经可以发展到大量观众和产生可观收入的地步,很难和商业内容服务提供商区分开来。在欧洲,调节视听服务的监管基石是视听媒体服务指令(AVMSD)。AVMSD目前正在修改以更好地满足融合趋势的视听市场。2016年5月,AVMSD的更新建议由欧盟委员会提交。其修改主要原则包括:1.指令的范围包括包含用户生成内容的‘社交媒体业务’;2.保持和促进‘原产地原则”;3.广告(“商业通讯”)规则更松,20%小时计广告限制只对07:00到23:00时间窗口;4.在鼓励自主和协同监管下,放松产品放置和赞助规则;5.点播服务提供商,包括像Netflix和Amazon等OTT业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至少30%本地内容(“欧洲作品”),并在内容目录中给出’醒目’的位置。
演讲最后,杜百川先生总结道构建下一代网络和平台,推动媒体融合业务和创新,制定统一的内容业务政策和监管才有未来有线电视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