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12位委员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云栖网 2018-03-07 09:5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云栖网:赵跃宇委员:

大学办学重点应回归人才培养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张婷)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委员说,中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应该专注人才培养,但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忘记了这一点。高等教育要重归大学根本职能,重塑大学学术生态。

赵跃宇建议:一、强化对书记、校长、院士的考核管理,建立大学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对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进行重点考核。管理好大学书记、校长和院士这些关键少数,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

二、让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大学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和国家法律依法办学。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放管服”,让教师更多致力于培养人才,更多致力于解决科研问题、攻克技术难关。

三、大学要不忘初心,专注教学。大学要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党的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加强制度建设。大学的办学重点应回归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为主体的大学评价体系,让高校教师专注于人才培养。

严纯华委员:

扭转西部人才短缺和流失状况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董鲁皖龙)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将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这些都将为西部地区未来发展打开一个重要的窗口。

严纯华说,在过去几十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高等教育欠账太多。西部高校目前数量少、整体实力弱,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相应地区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吸引力上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因此,严纯华建议,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时,应当进一步强化西部的人才队伍建设,扭转西部人才短缺和流失状况。此外,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依托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部署一批重大研发项目,承接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创新问题,吸引高层次人才赴西部从事科研和开发工作。

李有毅委员: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焦以璇)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委员说,当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临着信仰和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德育内容和手段较为抽象,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与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之间还存在着分离。

李有毅建议,应创造条件,实现传播渠道规范化,规范媒体和信息文化市场,促使价值引领和经济利益协同发展;实现培育途径课程化,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系列课程并加以培训;实现培育践行活动化,打造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基地,开发更多德育实践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实现师德建设日常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实现培育环境联合化,加大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师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家风建设,强化环境育人;实现学科渗透无痕化,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实现辅助途径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途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时代化,内容及时更新,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康乐委员:

重视学生学习强度“前重后轻”问题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李澈)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河北大学校长康乐委员说,当前社会热议的学生负担重,主要是指基础教育阶段负担重,尤其是初中、高中阶段。但是大学却存在学习和训练强度低、合格就能毕业等问题,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较为突出。这种现象造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和社会认可度较低等问题。

康乐认为,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人才质量下降,和各学段学生学习强度的配置不恰当有很大关系,随着入学率不断提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但还存在着强调就业率、忽视人才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康乐看来,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本科阶段学有所爱,研究生阶段学有所长,工作后学以致用。希望重视各学段学生学习强度的配置问题,解决“前重后轻”现象,特别是要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接受更严格的学习和训练,真正落实“宽进严出”。

刘林委员:

对民办教育要从价值引导上纠偏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张婷)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党委书记刘林委员说,近年来,民办教育行业中逐利之风盛行,学校变公司、上市圈钱等现象呈现快速蔓延之势,忽视了教育事业公益性的本质属性,政府应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刘林建议,首先,价值引导要纠偏,为民办学校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让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获得同样的尊严感、荣誉感。其次,把法律规定的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赋予民办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让民办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上积极施策,推动地方政府民办教育专项基金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

刘林建议,建立合理的民办学校师资条件评估评审标准。在院校和专业设置、项目申报、质量评估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民办学校体制机制特殊性和发展现状,区别对待。另外,积极鼓励公办学校帮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人才合理流动。

潘惠丽委员:

从战略层面研制乡村教育振兴计划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董鲁皖龙)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民进海南省委副主委潘惠丽委员说,乡村教育仍然是目前我国教育的最大短板,呈现出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系不健全、各学段教育不协调等问题。

潘惠丽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层面研究制定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计划,立足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做好学校布局规划,使乡村教育在农村有场所、有阵地。同时,研究制定支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措施,切实解决城乡教师交流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在乡村举办优质教育,驱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下沉。

此外,潘惠丽建议,办好乡村家长学校,加强对乡村学生家长的培训,以政府为主导,以乡村中小学为主要阵地,多种形式开展乡村学生家长培训,同时增强培训的科学性、系统性。

钱锋委员:

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焦以璇)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委员说,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依然面临着工程专业设置过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不完善、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等困难和挑战。

钱锋建议,建立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固有学科领域界限,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强化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个性化培养,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探索设置学科前沿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另外,探索构建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不同培养方案的选课体系,形成多渠道学生发展路径。

钱锋认为,应建立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形成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此外,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优化工科教师队伍,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保障与支持。

杨承志委员:

加强部门联动促进军民融合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李澈)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原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委员说,军民融合战略涉及中央和国家的多个机关、多个部门,不能单打独斗、独立作战,而是要依靠中央和国家各机关联动,制定体系化政策。对教育系统而言,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既有人才培养的任务,又有科学研究的任务。

杨承志认为,促进军民深度融合,首先,要加强领导,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领导下,形成国家机关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制定相关政策与机制,规划设计好路线图、框架图和施工图。其次,要搭建军民融合平台,建立以军队院校为主体、以普通高等院校为支撑、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核心的联盟,通过教育和科研活动,形成教育科技创新共同体。再其次,要建立相关实验室,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拓展国防科研领域新的延伸点和增长点,瞄准主战场,实现军事科学研究和实战对接。

张玉清委员:

实施大中小幼衔接的学校体育教育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张婷)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张玉清委员说,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学校体育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短板,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动力不足、体育师资短缺、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大中小幼学校体育教育衔接不畅、青少年肥胖和近视等问题依然严重。

为更好地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有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张玉清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组织专家尽快制定并实施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学校体育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为青少年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公示制度,让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和学校业绩考核,通过行政问责督促相关部门将青少年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现区域体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按照国家标准配置体育师资,合理制定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标准。增加中考体育考试科目,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的中考科目评价机制。教育部应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并敦促实施。

唐江澎委员:

保障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地落实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董鲁皖龙)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委员说,素质教育历经了“推进”“实施”之后,来到了“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还期望出台一系列具体政策,保障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地落实。

唐江澎建议,以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课程制度安排,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达成,促进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明显改善,强健体魄,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同时,在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中,加强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现场考核,以评价改革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此外,贯彻人才分类评价的要求,建立中小学班主任职称评定与荣誉表彰的专门序列,鼓励中小学教师以当好班主任、创造立德树人的实绩来晋升职称、获得荣誉。

吴智深委员:

生态文明教育要体系化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焦以璇)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吴智深委员说,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至今,教育部等已出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文件,各地大中小学也陆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但目前仍有不少工作流于表面形式,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和长久性,尚未在大中小学落地生根。

吴智深建议,首先,应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法律体系,强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走向法治化轨道。其次,建立健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实施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纳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再其次,还要努力形成多措并举的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推进体系。

何延政委员:

加强贫困山区教师队伍建设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李澈)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何延政委员建议,加强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何延政认为,当前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边远地区乡村教师数量不足。在边远贫困地区,优秀乡村教师的数量本就不多,又很难招聘到新教师。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间的差距扩大,边远乡村即便招到了优秀教师也很难留住。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由于教学任务重、经费限制、交通不便等原因,教师缺乏正规的系统培训的机会,特别是部分新教师不是师范毕业生,对培训的需求更加迫切。

何延政建议:第一,重新调整贫困山区中小学的服务半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集中使用资金,办规模大一点的学校,缓解师资和办学问题。第二,制定更加弹性的乡村教师数量配备标准,保证各个学科都能配备上专高教师。第三,加强基础教育乡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7日第6版版名:新征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