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慕课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云栖网:近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有关情况。我国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多门慕课上线,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修慕课。我国慕课数量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有201门慕课登录到国际著名课程平台。
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向全社会开放,不仅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也可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当然,发展慕课需要强调规模,也要关注开放质量。提高在线精品课程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建设质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评价。
考虑到在线教育的优势,即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学习者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关注选择在线课程的人数是十分自然的。这也是评价在线课程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指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校建设的首批在线课程选课规模喜人,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78门,占比15.9%,其中同济大学建设的《高等数学》选学人数近85万人次,北京大学在国际平台上线的《初级汉语》选学人数达45万人次,这自然可喜可贺。
目前大学生选择在线课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按任课教师的要求选择慕课,这种情况下,本校任课教师,通常会结合慕课来开展教学,课程学习质量,由本校任课教师的要求决定。如果任课教师上课就让学生学慕课,不关注学生学习慕课的效果,期末考试要求低,那么即便慕课本身质量高,但学生究竟学得如何也要打上一个问号。有的高校教师直接用国外大学的慕课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在笔者看来,这是把慕课作为教育资源,任课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并组织学生研讨。二是学生把慕课作为选修课程,自学修读获得学分。这更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意识。要提高这部分慕课的质量,需要配备辅导教师,并加强过程考核评价,这是开放精品课程应该建立的开放机制。三是学生出于兴趣选择慕课,相对而言,这部分学习者不一定追求学分,因此会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但存在的问题是,能否坚持学完一门课程。调查显示,出于兴趣完整修完一门在线课程,参加测试获得课程证书(学分)的学习者,占所有选课者的比例并不高。美国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16万名注册学生,但最后完成课程的仅1/5;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在线开放课程也有近16万人注册,但实际完成课程的只有7157人。我国高校的慕课,也面临完成率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开放,提供的是课程资源平台,如何使用并让学生受益,则更为关键。教育部表示,首批课程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的基本理念,重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强化线上与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发挥线上慕课资源优势的积极选择。
(熊丙奇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