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培育学生良好习惯为健康中国奠基

云栖网 2018-01-12 09:3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云栖网:截至2017年11月24日20时30分,发生在湖南省桃江县第四中学的肺结核确诊病例为81例、疑似病例7例。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共报告肺结核确诊病例9例、疑似病例3例。

“如果早发现、早控制、早诊治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病例。”中国防痨协会秘书长成诗明表示,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健康中国的奠基石。健康中国建设要从小抓起,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培育良好健康习惯,为健康中国奠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巡视员廖文科说。

破解“小眼镜”带来的“大问题”

据中国军网2017年8月22日报道,湖北某市征兵体检分析报告显示,截至8月20日,进站1233人,体检不合格人数679人,占55.1%。其中视力、体重问题居首,分别占不合格人数的39.5%和25.3%。

“征兵体检自2014年做了调整,将身高、视力等指标放宽了不少,搁在3年前,这些不合格问题将更为突出。”该市人武部政委刘德明说。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各学段学生近视患者继续上升,视力不良低龄化现象明显,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成为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一大顽疾。

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看来,造成学生视力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其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使用手机等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的情况非常普遍。在一些地方,三年级学生半数以上拥有手机,几乎所有学生每天都上网,超过30%的学生每天上网不少于一小时。手游《王者荣耀》《吃鸡》的盛行,更让广大大中小学生成为新的“低头一族”。

为遏制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势头,教育部近年先后印发《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降低学生近视率”作为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专项督导指标体系》,则把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配备达标情况、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制度建立情况以及学生视力不良率等纳入该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学生视力健康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建立家校社会联动的机制才能真正遏制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现状。”马军说。

学生体质遭遇营养不良和肥胖双重挑战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6》显示,从1985年到2014年的30年间,我国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肥胖导致的高血压等慢病风险不断加大且呈低龄化趋势。

“必须警惕由此带来的慢性病风险,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现在已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在2017年举行的《中国学龄儿童营养膳食指南》发布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警告说。

一方面农村学生营养不良依然存在,农村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偏低,隐性饥饿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我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长,在城市地区已呈现流行趋势,我国学生体质面临营养不良和肥胖双重挑战。

马冠生认为,不吃早餐、经常吃西式快餐和身体活动减少,是我国儿童发生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国际肥胖工作组的定义,我国现有1200万名超重肥胖的儿童少年;全世界1.55亿名超重肥胖儿童少年中,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儿童少年。目前我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处于快速增长期,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在短时间内赶上现在欧美国家的水平。

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由于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骨骼和智力缺陷,到成年时期是弥补不了的,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肥胖会给儿童少年健康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出现自卑、缺乏自信、抑郁、焦虑等异常心理。

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2011年,我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14万所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约3600万。

2017年印发的《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则明确了教育、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计生等部门责任,细化了学校主体责任的具体要求,突出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的特点。

马冠生指出:“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有‘食育’教育,我们也要补上‘食育’教育这一课。”在2017年举行的第五届学生营养改善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致呼吁:把营养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体系中。

大学生养成好习惯寄望健康教育助力

近年来,艾滋病在校园里逐年攀升,针对高校艾滋病疫情日益严峻的现实,2015年,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启动。2016年,教育部在11省份46所高校试点基础上,将范围扩大至31省份94所高校,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通知》印发,全面部署试点工作。

经过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2017年高校防艾工作机制已经形成。“教育、卫生、高校间疫情通报和会商机制逐渐步入正轨,高校内防控艾滋病工作机制正在形成;普及性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升;高校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干预工作的探索渐次推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说。

通宵打游戏、深夜撸串、不吃早饭、很少锻炼、与舍友关系紧张、经常感觉心累……种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并不鲜见。

“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维护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健康素质。”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说。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出台。《纲要》为规范开展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涉及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含了健康教育目标和核心内容。

《纲要》既是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健康中国”、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纲要》的印发标志着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已经建立。

廖文科指出,我国大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健康生活方式核心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管理和决策的基本方法,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觉规避、有效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进而为健康中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