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栖网

免费注册

浙江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云栖网 2018-01-11 09:03 来源: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云栖网: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名单,浙江农林大学等108所学校被授予“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2017年3月-12月,浙江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该省第二批117所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项目进行了终期验收。经学校自评、设区市教育局初评和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现场验收,最终8所高等学校、10所中等职业学校、90所普通中小学校上榜。

据悉,为加快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创新,2012年以来,浙江省坚持“应用驱动,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三条路径”(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和“四个突破”(形成特点、呈现亮点、突破难点、搞好试点),先后启动实施了两批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建设工作,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和实践,努力创新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截至目前,该省共有26个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22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1000余所市县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和一大批数字校园达标学校,形成了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示范建设体系。其中,共有208所学校被确认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经教育部组织专家现场验收,浙江省有4家单位被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省级教育资源与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机制探索》等10个案例被列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

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工作旨在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方法及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5年多来,各示范建设校紧紧围绕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模式探索和机制创新等主题,创新性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教与学方式创新、师生能力提升、教育管理精准化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应用典型,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夯实信息技术支撑基础,构建泛在学习环境

示范建设校通过升级改造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装备和公共支撑平台,构建标准化机房,集成服务器、存储及安全管理设施,建成恒温恒湿的机房环境,提供高性能计算和大容量存储空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和多媒体教学普及,夯实信息技术支撑环境,为深化校园信息化应用奠定基础。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网络接入环境,部署云桌面应用,开展教学考试、海事评估、安全环境的立体式监控。温州医科大学集成云主机、云存储、云桌面、虚拟广域网及视频云服务等一体化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实现千兆到桌面的网络接入,全面升级校园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刷卡考勤与智慧校园一卡通。龙泉市东升教育集团配备多功能报告厅、录播教室、微格教室、学科教室、移动终端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视频监控、校园智能广播等系列化的教育教学装备,实现校园出口千兆接入。

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深化资源应用和共享

示范建设校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微课、名师网络工作室等特色校本资源建设,形成体系化的教育资源库,依托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第三方信息系统,深化校本资源在教与学方式变革、网络教研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在线学习、辅教教学、资讯交流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余姚第二实验小学以“玩转数学”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材为载体,以二维码形式嵌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和“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打破课程与教材之间的边界,促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建成创客中心,形成创客课程体系,通过scratch在线平台与区综合平台对接,实现创客教育在校际之间的共享。上虞市实验小学建成“道德、平安、健康、品质”四大生活微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生活力教育。普陀中学建成了一批网络拓展课程,打造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三合一创客培育工坊,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提供了保障。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开发《琦君散文选读》、《走近琦君》等精品校本网络课程,宏扬光明、慈爱、博爱情怀的乡土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变革教与学方式,激发学习内驱力

示范建设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在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诊断和评价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教与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索课堂交互式教学模式,如杭州医学院依托“手机课堂”平台,有机融合移动终端、移动APP及教学资源,开展上课签到、在线测试、随堂评教等应用,实现过程化的教学评价;嘉兴秀洲中学有机融合图形计算器、益思课堂系统和数字互动实验室等信息化环境,开展自主探究、实时反馈及互动体验等沉浸式课堂教学。

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宁波市第三中学依托智慧课堂云平台,对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等环节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虞市实验小学融合“电子书包”和智慧教室,开展课前学习、课中互动和课后检测的翻转课堂教学;东阳市横店镇中心小学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课前导学、课堂测评、作业展评等教学活动。

探索空中课堂教学模式,如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依托“空中课堂”,开展答疑式、强化式、拓展式和讨论式等教学辅导,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江山实验小学以教师个体为中心探索空中课堂教学,通过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把传统课堂向移动端拓展,打破教学时空界限;桐乡市高级中学依托省级选修课网络直播平台,开展同时异地、线上线下结合、跨校选课的网络直播课堂教学。

探索移动教学模式,如杭州市文澜中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展移动教学和互动讨论等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定海区城西小学打造以移动终端为核心的智慧教室,开展移动终端教学方式的实践和探索;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未来课堂教学探索,尝试微课视读、教改实验、游戏性测试,提高教学效果测评的及时性和课堂指导的针对性;天台县实验小学应用校园统一备课平台,开展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如浙江海洋大学依托中国海洋生物数据库和海洋生物博物馆,实践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教学;江山市城南小学利用第三方成熟平台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移动学习环境,开展英语配音、南小好声音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学习模式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探究性自主学习模式,如桐乡市矛盾中学依托地球地质地貌模拟室、水文气象土壤实验室、人文地理活动室,开展验证实验、空间模拟和多维展示的地理学科教学,实现学科教学、课程建设、学科基地的有机融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结合“我与运河”特色校本拓展课程,运用虚拟展示、多屏融合、三维动画等信息技术,集成运河纤夫、运河水利、运河研究互动学习等体验区的古运河研究平台,开展数字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植物学习营集成校园植物资料库、微信二维码、学习评价试题库,开展植物鉴赏、美术教育、手工制作等拓展性活动,实现学生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和情感交流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浙江省天台中学物理学科教室融合科技体验馆、数字实验室、现代物理技术馆等应用,促进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

探索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教学诊断评价模式,如杭州市建兰中学依托学情分析反馈系统,通过采集学生作业、考卷等学业信息,开展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学情分析,面向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不同需求,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宁波市奉化区新城实验小学童雅评价系统集成学习、测评、管理和研究等功能模块,实现导向、诊断、激励、监督相结合的学生行为举止及学习习惯的综合评价;丽水市实验学校依托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采集学生作业、考卷等学业信息,开展学科的学情分析,有效支撑教师的针对性教学;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依托教学质量精细化分析系统,有机融合学生学业、德行及素养等信息数据,开展知识点综合分析、错题本及学生报告等应用;永康市第一中学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运用大数据、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技术,以物理学科为试点,通过手工阅卷、智能评价等方式,形成学科知识题库,进行知识点分类、数据分析评价、错题集管理、反馈练习等教学教研活动,跟踪学生学业成绩和知识结构。

探索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如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电子商务、机械制造、汽车检修等仿真实训环境,开展虚实仿真、理实一体讨论、视频直播等实践教学,探索虚拟运营、角色体验、视频再现等“虚实结合、多次循环”的教学形式;嘉兴技师学院建成集体验与展示、教学与实训、培训与集训、研究与孵化为一体的理虚实一体化实训室,有效解决工业机器人实训工位不足等问题。

探索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建成集实训、教学和两创等虚实一体的航海虚拟仿真模拟训练中心,支撑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温州医科大学整合学校、附属医院等教学资源,建立多学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虚拟临床资源平台和远程示教诊疗系统,开展医学PBL和TBL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辨和临床诊治能力。

探索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如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依托家长学校和博客平台,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博文交流,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临海市哲商小学依托学校微信企业号,面向教师服务,集成文件发布、故障报修、食堂订餐等应用,立足家长需求,提供学校公告、学业评价、家长学校等服务,促进家校的协同教育;湖州市南浔中学依托智能题库、网上阅卷、成绩分析和学业评测等系统,提供智能组卷、错题分析及个性化作业推送等应用,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

推进教育教学精准管理,提供优质师生服务

示范建设校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后勤服务等业务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中心、信息门户、校园一卡通等公共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学校核心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步实现学生入学、毕业、升学、转学、离校、出国审批等教育相关业务的网上管理与服务,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校园服务。如浙江农林大学校园110可视化指挥平台融合视频监控、校园巡更、一键报警等应用,对接公安信息系统,实现校园测速及校门道闸的联动管理。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为师生提供请假、报修、点餐、家校互通等自助服务,构建家长、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校园管理体系。宁波市北仑中学选课走班教学管理系统集成课程设置、学生选课、走班教学、成绩管理等应用模块,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协同,有效支撑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宁波市第三中学智慧校园卡实现与市民卡、银行卡的绑定,整合就餐、图书借阅、考勤、超市消费等多个系统,方便了师生学习生活。安吉县孝丰镇中学集成校园安防、安全教育和班级监控等应用系统,构建了老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校园云安全体系。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以跨校区校园网络为基础,依托校园信息门户网站,集成招生报名、故障报修、教师排课、视频直播等应用模块,有效支撑集团化办学。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学生德育管理评价系统,结合基于RFID的电子校徽及基于一卡通系统的智慧餐饮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丽水市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包含视频监控、广播、平安短信服务和一卡通门禁等模块的数字校园安防系统。金华市孝顺镇中心小学依托电子校牌、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学生出入校园进行精准管理。临海市第六中学自主开发学校德育工作平台,集成值班反馈、违纪记录、日常管理等应用模块,形成覆盖奖惩、任职、考核、评优等信息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有效支撑学生德育的精细化管理。

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示范建设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科组的网络教研活动,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带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区域教师整体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基于智能录播平台,开展自诊、共诊、引诊的“自我问诊式”微格教学研究,通过教师自我剖析、教研诊断、专家引领等方式,促进年轻教师课堂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上虞市实验小学依托网络资源平台、学科协作空间及个人工作室,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电视直播课堂、在线交流研讨等“问题导向式”和“任务驱动型”网络教研活动,塑造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打造学习型组织。华舍中学依托网络研修平台,融合微课资源,开展线上预设、线下磨课、移动观评、智慧反思、数库整理五步课例的常态化网络研修。湖州市湖师附小利用视频嵌入、同步课件、评价索引相结合的视频案例技术,开发网络研修平台,开展网络备课、网上观摩、网上评课、专家远程指导的校本教研活动。莲都区梅山中学备课教研平台实现了网上备课及校际间的网络互动备课。苍南县宜山小学结合教师个人工作室,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联合备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示范建设校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路径,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形成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行业合作”、“协同创新”等信息化建设模式以及“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联合推进机制等。如丽水学院采取招商遴选方式推进校园网建设与运维服务,探索由企业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的全新模式。温州市第三中学建立校本课程星级评价条例,完善资源建设及应用的激励机制。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采取“企业建应用,学校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办公管理系统,集成公务管理、总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德育管理等应用。龙游县实验小学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博雅积分”和“博雅超市”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活力。